本文分享一下凌览近期看的一本书《微信背后的产品观》,它源自2012年7月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一次长达8小时的腾讯内部分享。
了解人性
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,上帝根据他的期望,创造了人,并赋予人一些习性,让人类的群体在这些习性下发展演化。而产品经理实际是在理解了人的习性后,像上帝一样,建造系统并建立规则,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。
书中提及两本书《失控》、《乌合之众》,两本书结合的逻辑:群体在特定规则下的无序演化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。微信的很多产品功能的设计思想都和这两本书的理论很契合,比如漂流瓶、摇一摇,拍一拍等。
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:
"人"的特性:
- 人是懒惰的,懒惰是创新的动力,案例:语音查找联系人,解决走路或双手不方便时要给一个人发微信,输入半天还找不出的情况
- 人是跟风的,"因为别人都在用",时尚是驱动力,在互联网产品中,"时尚"是重要的驱动力
- 人是没有耐心的,用户没有耐心看产品说明书,不要尝试去引导用户,去教育用户,没有人愿意去接受你的引导和教育。一定是他拿过来就会用才是最直接的(产品使用操作简单)
- 人是不爱学习的,"马桶阅读"理论: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
- 群体是"乌合之众",理论出自《乌合之众》一书,群体智商低于个体,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是群体,不是个体
如何确定一个需求
- 对于新点子,99%的情况下否定是对的,不要随便臆想需求
- 不要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,用户的反馈是帮助你了解他们的想法,用户的需求是零散的,应该进行归纳抽象
- 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,另的产品决定做这个需求,是有他们自己的理解,并深入分析思考过。如果别人说好,我们就直接照搬,其实没有深刻理解需求
- 不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,他们不是用户却自认为代表用户,他们分析过于理性,他们会要求要显示在线、要已读、要分组、要滤镜、要涂鸦、要多端同步、要群名片、要赞头像.....如果产品经理都把这些当作用户朴素的需求做进去,这将是可怕的事情
- 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
- 需求不来自调研
- 需求不来自分析
- 需求不来自讨论
- 需求不来自竞争对手
- "爽"胜过功能,爽是体验。爽比功能更易传播
- 只抓主场景,不做全功能,做大而全很容易,做小很难,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功力,就控制自己的欲望,每天砍掉几个需求的爽,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,案例:朋友圈只能发图片,发140字的难度远胜一张图片
如何设计一个产品
- 好的产品价值观和认知是成为优秀产品的前提
- 先做产品结构,之后才是功能细节。微信功能细算特别多,但看起来还是很简单,做一个新版本都不知道它有什么新功能,先把微信的骨骼梳理清楚,枝叶的东西藏得很深也没关系,这样整个产品才会乱掉
- 功能模块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关系,独立的功能堆砌很危险
- 设计是分类
- 抽象才能化繁为简,如果有100个需求,而我们能把这100个需求汇总成10个需求,这就是"抽象"
- 越简单的分类越容易被接受,微信会升级,但结构和界面依然保持简单,过多变化易引来用户不适应
- 挖掘需求背后的本质需求
- 宁愿损失功能也不损失体验
最后
张小龙强调我所说的,都是错的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,没有永远的正确教条。
书未有问答环节,这里精简摘录下我认为有启发的回答:
Q:为什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?怎么做到跟其他也是产品经理的人不一样?
A:因为人人都可以提问题,人人都可以指手画脚,用户也会,但最难的是找到本质的东西,这才是产品经理要一定具备的
Q:从普通工程师到现在做成一个伟大的产品,你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?
A:经历上千个实战的锻练,越多越好,一个人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,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和专业训练
回答提及一本书《另类成功学》,有兴趣可以看看。
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,您的👍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^_^。
欢迎围观朋友圈、加我微信拉您加入人类高质量前端交流群